跳转到主要内容

查理斯·瓦迪 (1909-2004)

伊斯兰学者和作家,牛津大学东方语言专业首位女毕业生

This page has been automatically translated.

Charis Waddy 是一位伊斯兰学者和作家,也是牛津大学东方语言专业的第一位女毕业生。

她最著名的著作《穆斯林思想》于 1976 年出版。英国伊斯兰学者 W. 蒙哥马利·瓦特教授在审阅该书时表示惊讶,这部作品竟然吸引了埃及最高宗教权威谢赫·爱资哈尔的序言。 “我们欣赏作者的态度,”谢赫·阿卜杜勒·哈利姆·马哈茂德写道,“以及促使她从普世角度考虑伊斯兰教的动机。”

动机是 Charis Waddy 对从印度尼西亚到加纳的广大穆斯林朋友的喜爱,这些朋友是在她的旅行中结识的。作为一名基督徒——早在 9 月 11 日的创伤在西方激起人们对伊斯兰教的新兴趣之前很久——她相信有信仰的人需要找到共同的事业,并从彼此身上汲取最好的东西。她的书开创了穆斯林对家庭和宽恕等日常生活领域问题的回答的新天地。博学而和蔼的《穆斯林思想》一共出版了三个版本,随后又出版了《穆斯林历史上的女性》(1980 年)以及一系列文章和讲座。

瓦迪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她澳大利亚家庭传统的活力和坚韧。她于 1909 年出生在悉尼附近的帕拉马塔。她的父亲斯泰西瓦迪牧师是帕拉马塔国王学校的校长。他辞去职务跟随他以前的学生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在巴勒斯坦担任过一段时间的澳大利亚军队牧师。

停战后,他从澳大利亚被召回耶路撒冷任教。 1919 年,他的妻子埃塞尔和他们的五个孩子从悉尼乘船跟随他。对于 Charis 来说,54 年后她才再次见到澳大利亚。在耶路撒冷女子学院,她与阿拉伯人、犹太人、希腊人和亚美尼亚人打成一片,学到了她父亲所说的“我们共同信仰的同志情谊”。后来在玛格丽特夫人学院,她是牛津大学第一位学习东方语言(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的女性,获得了第一名,并前往伦敦攻读十字军东征的阿拉伯编年史家伊本·瓦西尔 (Ibn Wasil) 的博士学位。

如果说耶路撒冷已经是敌对民族主义的发酵地,那么 1930 年代的牛津就是意识形态的驾驶舱。为了寻找一种可能对世界大事产生影响的信仰表达方式,瓦迪偶然发现了牛津集团,该集团旨在证明“改变生活是新世界秩序的基础”。书呆子和与人相处尴尬,她发现了一种可以传递给其他人的内心解放。

随着牛津集团(很快被称为道德重整军备(MRA)和现在的变革倡议)着手建立对民主具有重要信仰的社区,瓦迪于 1935 年成为他们早期的全职工人之一。她是是 MRA 在欧洲开展的战后和解工作的核心。其中大部分来自瑞士科克斯新开的会议中心,在接下来的 50 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她都在夏季工作。 1950 年代,该组织在非洲经历了一个重要阶段。瓦迪与故事片《自由》(1957 年)的编剧们一起在西非度过了三年,该片强调独立的道德层面。

当她在 1960 年代重拾对中东和穆斯林世界的初恋时,她的信念更加坚定,对人心的敏锐洞察力也随之而来。这为她赢得了所访问的许多国家的学术和宗教领袖及其家人的信任。她的书Baalbek Caravans (1967) 来自她在黎巴嫩的长期逗留;她在开罗大学讲授地中海历史课程;她还访问了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印度、伊朗、土耳其和叙利亚,为她后来的两本书做研究。在巴基斯坦,她在关于 Seerat(先知穆罕默德的生平)的会议上发表演讲,并于 1990 年因在了解巴基斯坦,尤其是巴基斯坦妇女方面做出的贡献而被授予 Sitara-I-Imtiaz(杰出之星)勋章。西方。

到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我开始与她在《道德重整军备》中密切合作时,查丽丝·瓦迪已经拥有了上司的智慧、活力和爱心。富有艺术气息的澳大利亚人也在她身上。有一次,当她站在伊斯法罕市朱马清真寺的入口处时,她的目光落在了一些华丽的伊朗 17 世纪瓷砖上,上面写着“清真寺里的伪君子就像笼子里的鸟;清真寺如鱼得水”;她将其包含在穆斯林思想中。在她对这本书的介绍中,她引用了阿拉伯谚语“从嘴唇发出的声音到达耳朵。从心里发出的声音到达心脏”。

许多基督徒由于穆斯林思想而获得了对伊斯兰教的尊重。一位巴基斯坦穆斯林在阅读并会见作者后,公开放弃了对印度教徒的偏见。伦敦穆斯林学院院长扎基·巴达维 (Zaki Badawi) 将查里斯·瓦迪 (Charis Waddy) 描述为“对跨宗教运动的一份伟大礼物,她是其中的杰出贡献者”。

瓦迪一生都是游牧民族,无数朋友给瓦迪提供住宿,尤其是在最后阶段,牛津大学圣安妮学院的创始研究员克里斯汀·莫里森 (Christine Morrison) 给她提供了住宿。 Norham Road 的那个家以其大量的访客和来自世界各地的邮件而闻名。

在她去世前不久,两个朋友去医院探望了她。她没有回应,直到有人用阿拉伯语向她致以基督的问候,这也是穆斯林的问候:“ As-salaam alaikum ”(“愿你平安”)。她抬起头,微笑着用阿拉伯语回应“ Wa alaikum as-salaam ”(“愿你平安”)。然后是“你好吗?”这个问题她的回答是“ Al-hamdu lillah ”,意思是“赞美归于真主”。

彼得埃弗林顿

Charis Waddy,伊斯兰学者和作家:1909 年 9 月 24 日出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帕拉马塔; 2004 年 8 月 29 日在牛津逝世。

本文首次发表于 2004 年 9 月 15 日的《独立报》

文章语言

English

文章类型
文章年份
2004
Publishing permission
的确
Publishing permission refers to the rights of FANW to publish the full text of this article on this website.
文章语言

English

文章类型
文章年份
2004
Publishing permission
的确
Publishing permission refers to the rights of FANW to publish the full text of this article on this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