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大卫·钱纳 (1925-2006)

一位摄影师和电影制片人,致力于制作关于和解与宽恕的电影。

This page has been automatically translated.

摄影师兼电影制片人大卫·钱纳 (David Channer)一生致力于拍摄有关和解与宽恕的电影。他敏感的态度使他能够与那些通常不允许讲述自己的故事的人相处。

他的公司 FLT 电影公司的首字母源自查纳最经久不衰的电影之一《为了明天的爱》 (1986 年),该电影讲述了法国抵抗运动领导人和战后议会代表艾琳·劳尔的生活。由于儿子在盖世太保手中遭受苦难,她曾“希望德国彻底毁灭”,但在一次深刻的经历使她能够原谅之后,她继续致力于法德和解。痛苦的经历让劳尔不愿意批准任何有关她生活的电影,但查纳激励她“为了明天的爱”这样做。这部电影被译成 17 种语言,并在黎巴嫩和美国等多个国家播出。

同样的敏感性使查纳在 14 年前制作了他的第一部重要纪录片,描绘了威廉·科莫 ( William NKomo) ,他是非洲人国民大会青年联盟 (ANC Youth League) 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一位雄辩的南非种族正义活动家。很少有人认为一个英国人有可能在种族隔离最严重的时期拍摄一部关于黑人民族主义者的电影,但钱纳与恩科莫的个人融洽关系,就像他与他所有电影的主题一样,赢得了胜利。

戴维·德·伦齐·钱纳 (David De Renzy Channer) 1925 年 12 月出生于印度奎达(现巴基斯坦)。他的父亲是廓尔喀步兵第 7 团少将乔治·钱纳 (George Channer),曾任印度陆军副副官和国王乔治六世的 ADC。他的曾祖父安斯利·德伦齐爵士是印度陆军军医长。

钱纳八岁时来到英国。他在惠灵顿学院接受教育,并于 1944 年被任命为皇家工程师。他在里彭军官学员培训单位完成了第一门课程,并被送往剑桥大学学习六个月,然后于 1945 年 11 月返回印度。浦那(现浦那)的孟买工兵和矿工,晋升为队长。

印度陆军总司令、陆军元帅克劳德·奥金莱克爵士现在邀请他成为他的一名 ADC。钱纳对这一提议的回应是一个转折点。由于拥有深厚的基督教信仰,他对路德教会牧师弗兰克·布赫曼 ( Frank Buchman ) 发起的国际运动“道德重整” (MRA) 的思想产生了兴趣。他开始默默地寻求上帝的灵感,并在咨询了一位印度朋友后,决定不再担任该职位,而是完全离开军队。

1947 年,他乘船前往美国,在那里,他对摄影的兴趣促使他加入了由阿瑟·斯特朗 ( Arthur Strong)领导的报道弗兰克·布赫曼 (Frank Buchman) 作品的新闻团队,他的 CSLewis 肖像挂在国家肖像画廊中。

钱纳的摄影天赋受到了 Camera Press 创始人汤姆·布劳 (Tom Blau) 的关注,并成为了他的导师。钱纳为纳赛尔、尼赫鲁、吴努、吴丹、吴庭艳、布特莱齐、英迪拉·甘地、J·F·肯尼迪和年轻的萨达姆·侯赛因拍摄的照片在世界各地的报纸上发表。

1956 年,钱纳与克斯汀·拉斯穆森 (Kirstin Rasmussen) 结婚。他们早期婚姻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印度度过的,在圣雄甘地的孙子拉杰莫汉·甘地的鼓励下,查纳第一次尝试拍摄纪录片。二十五年后,他在《邂逅真理》 (1990)中介绍了拉杰莫汉·甘地本人,该片在国际电影节上放映并在亚洲各地播出。

在印度和东南亚的岁月里,钱纳被佛教的哲学和冥想实践所吸引。他将通过家族朋友得到的一幅古老的西藏短曲归还给达赖喇嘛,作为对英国在西藏的不法行为的补偿。

钱纳的三部关于柬埔寨的电影源于他与朗诺政府教育部长潘索蒂的遗孀蕾妮·潘的友谊,潘索蒂在红色高棉杀戮场失踪。在美国看完《为了明天的爱》后,她联系了查纳并敦促他制作高棉版本,以帮助促进柬埔寨在 1993 年联合国主持的选举期间的和解。

钱纳与他的儿子艾伦继续拍摄了《宁静的微笑》 (1995)和《宁静的生活》 (1996),探讨佛教在柬埔寨种族灭绝后和战后恢复中的作用。 《宁静的生活》包含了祖师、诺贝尔和平奖提名者摩诃·戈萨南达尊者对专业电影摄制组的唯一一次完整采访。国际捐助机构在全国分发了 1000 多部这些影片的视频副本。他的第三部柬埔寨电影《十字架与菩提树》 (2001 年)探讨了一位法国天主教牧师和一位英国圣公会修女与佛教的邂逅。它得到了梵蒂冈的认可,“非常强大……对我们的对话非常有帮助”。

到目前为止,查纳已经培养了一批崭露头角的电影制作人,他们有时对他的军事活力和佛教宁静的结合感到困惑。正如一位澳大利亚制作助理所说,“很难跟上这位指挥官的步伐。我不知道是该集结军队,观看草丛生长,还是再订购五份斯瓦希里语视频。”

钱纳去年庆祝了自己的 80 岁生日,当时他和儿子正在尼日利亚北部拍摄他的最后一部电影《伊玛目与牧师》,回来后不久。该剧将于 11 月 28 日在纽约联合国首映,并于 12 月 6 日在伦敦议会启动,讲述了曾经的死敌伊玛目穆罕默德·阿沙法和牧师詹姆斯·吴耶的缔造和平工作。

在查纳去世的临终关怀医院里,挂在他床头上方的十字架是一名来自巴勒斯坦的穆斯林送给他的。

迈克尔·史密斯

本文首次发表于 2006 年 9 月 28 日的《独立报》

David De Renzy Channer,摄影师、摄影师、电影导演和和平工作者:1925 年 12 月 18 日出生于印度奎达; 1956 年与 Kirstin Rasmussen 结婚(一子); 2006 年 9 月 15 日逝世于伦敦。

文章语言

English

文章类型
文章年份
2006
Publishing permission
的确
Publishing permission refers to the rights of FANW to publish the full text of this article on this website.
文章语言

English

文章类型
文章年份
2006
Publishing permission
的确
Publishing permission refers to the rights of FANW to publish the full text of this article on this website.